汽車業(yè)現“中國威脅論” 出口形勢嚴峻
2009年底,商務部等六部委聯合出臺中國汽車出口戰(zhàn)略,提出建立汽車出口基地,鼓勵車企海外投資設廠等新措施,以應對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出口嚴峻形勢。
按照規(guī)劃,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從2009年到2011年力爭實現年均增長10%;到2015年,汽車和零部件出口達到850億美元,年均增長約20%;到2020年實現我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額占世界汽車產品貿易總額10%的戰(zhàn)略目標。
這一戰(zhàn)略目標,在短期增速上已經實現,成為當期自主品牌發(fā)展的正能量之一,但長期目標的實現目前看起來則還困難重重。
中國雖貴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,但汽車出口率在全球國家中卻屬于墊底一類,和汽車大國的地位很不相配。
日前發(fā)布的中國汽車出口藍皮書報告預測,2012年中國汽車出口總量將突破100萬輛達到108萬輛左右,同比增長27.84%。不過,相比發(fā)達國家50%的出口占比,中國汽車出口僅占中國汽車整車產銷量的不到5個百分點。
更重要的是,中國汽車出口目前仍未攻破歐美發(fā)展國家市場,顯示出口產品檔次仍然較低。
去年秋天,言論一向出位的菲亞特·克萊斯勒CEO馬爾喬內曾拋出“中國汽車威脅論”。馬爾喬內表示,“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;中國境內車企生產的汽車目前幾乎都在中國這一巨大市場銷售,但是眾多車企未來出口海外市場的計劃將是影響深遠的。假設中國僅有10%的汽車出口,那對我們國內及出口市場帶來的危險將是巨大的?!?
馬爾喬內因此預言,西方車企如若沒有準備好應對中國市場的崛起,將很難承受因此而造成的后果,他們“必須繼續(xù)努力以確保自身的產業(yè)保持競爭優(yōu)勢,不可避免,雙方對決的那一天終會到來”。
老馬的這番言論,在國內引發(fā)了“敬意or敵意”的熱議。從長遠來看,中國汽車品牌可望真正崛起,在國際市場與跨國車企一較高低,但從目前來看,實現這樣的目標還為時尚遠。
從日本和韓國的經驗來看,中國汽車要在全球范圍內崛起,首先就必須在國內市場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,而不是目前這種需要以出口量來支撐國內銷量下滑的局面;再者,中國汽車未來需要美國、歐洲、日本等發(fā)展國家立足,才能對跨國汽車巨頭有所威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