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流點評:維修時間過長導致的貨物損失誰來賠償?
新聞事件:
金華的吳先生購買了一輛全新的解放牌卡車,由于銷售人員沒有明確告知維修細節(jié),吳先生沒有在規(guī)定運距內做首保。上路之后,吳先生在第一單生意的路途中就出現新車拋錨,維修站沒有明確告知吳先生修車需要多少時間,配件更換也不及時,導致吳先生對維修時間判斷失誤,前后耽誤了3天,整車菠蘿從半路上就開始腐爛,最后只能賤賣,這趟生意下來,吳先生錢沒賺著,還虧了4.1萬元。當吳先生向經銷商追索賠償的時候,經銷商表示:“保修義務僅僅是針對車輛本身而言,吳先生的遭遇值得同情,但是目前行業(yè)中還沒有開過賠錢的先河?!?
點評:
企業(yè)沒責任?也許真沒有,但是,這個真的可以有。
之所以這么說,并不是因為車壞導致車主蒙受損失,也不是因為企業(yè)就理所應當背黑鍋,而是因為中國脆弱的卡車市場以及同樣脆弱的貨運市場,需要企業(yè)的培育和維護。
如何培育?就是要為用戶著想,提供車輛和服務讓運輸戶賺錢,只有養(yǎng)活了用戶,才能盤活市場。
而此事件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企業(yè)對用戶的不重視。除去車輛故障不說,銷售和售后服務都有脫節(jié),銷售人員沒有提醒首保時間,服務人員也沒有說明維修時間,用戶的生死對他們來說“與己無關”。
用戶從事貨運不容易,一次“血本無歸”就可能導致他們不再涉足貨運行業(yè),一旦離開,要想再回來,難上加難。因此,企業(yè)的服務要想用戶之所想,急用戶之所急,將服務貫穿車輛的整個使用周期,想方設法幫用戶省錢?!皼]有先例”可作為不賠償的理由,畢竟此先河一開,后患無窮??蓳Q個角度考慮,不賠錢,是否可以在日后的維修保養(yǎng)費用上給予一些優(yōu)惠,甚至這個車主介紹來的用戶也可以享受相應折扣呢?遇到問題,逃避和推卸不是辦法,如能變通地付出、合理地收回,才是雙贏,也才能做到拉攏人心,培育市場。